“
灼灼春日,繁花盛开,为期4天的“妙会・春灵龙华” 2025上海龙华庙会,近日圆满落幕,超20万人次的游客走进会场,42场精彩表演轮番登台,总销售额约800万元,成为上海文旅市场又一次春日盛会。
龙华庙会不仅是上海地区最古老、规模最大的庙会,也是华东地区历史悠久的传统庙会。从明万历年间的香火市集,到今日“文旅商体展”交织的妙会,变的是皮相,不变的是人间烟火的基调。
点击查看清晰大图
到龙华踏青郊游之俗兴起
展开剩余78%相传三国时,一位来自康居国的僧人会曾于现在的徐汇区域建寺、建塔,供奉弥勒佛,遂有“龙华寺”名。“龙华”地名联华证券,由此而来。
地方文献中很早就有“龙华”的记载。南宋绍熙年间的《云间志》,作为上海最早的一部志书,在记述本地寺庙时就提到了龙华与那座寺庙:“空相寺,在龙华,张仁泰请于钱忠懿王始建。旧号龙华寺,治平元年改今额。”这是所见记载“龙华”地名最早的文献。因此,最晚在此前,当地已称“龙华”。
清末,春天来临之际,沪上即有到龙华踏青郊游之俗。到了近代,有别于上海十里洋场的繁华,龙华的别样风貌,使其成为近代上海的一大旅游胜地。仲春三月,龙华一带桃红柳绿,春意盎然,景色宜人,正是人们踏青春游的好时节。龙华寺、塔和桃花并称“龙华三绝”。尤其在龙华香汛期内,中外人士前往龙华者更是络绎不绝。据不完全统计,龙华的游客日流量超过5万。
龙华庙会的兴衰
相传农历三月初三为弥勒化身布袋和尚的涅槃日,龙华寺要举行隆重的纪念法会。同时,龙华寺的香汛又集中于农历三月,敬香礼佛的释信云集,使龙华寺一年的香火达到鼎盛。时有小贩、商人在寺前设摊贸易,久之遂成集市,俗称庙会。
明万历年间,神宗朱翊钧和明肃太后尤重龙华寺,先后赐经书、佛像和大量法器。一时,龙华寺名动江南,称为江南名山道场,列为台宗十刹之一。四方朝山进香者慕名纷至沓来,遂使龙华庙会成名。
到了清代,庙会益盛。时有“三月三,上龙华”和“烧烧龙华香,投个好爷娘”之谚。清末,龙华桃花名噪,赏花春游者如云,使庙会更添生机。因桃花开放须至三月半前后最盛,且三月半又是龙华寺的香火会,因此,庙会会期自然后延,以三月十五为庙会正日。
20世纪二三十年代,在长约千米的马路两侧,货摊、食摊鳞次栉比;沪杭甬线(日晖港至新龙华支线)日放数班专列;商人、摊贩、民间艺人和江湖把式竞相招徕顾客;车马舟船,川流不息,游人、顾客和朝山进香的善男信女接踵摩肩,成为沪上一胜。此后联华证券,因时局动荡,龙华庙会一度停办。
1980年,龙华庙会以“龙华物资交流会”的名称重新举办。1985年,交流会恢复为龙华庙会。1987年,龙华庙会首次悬挂会徽和搭建牌楼。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,龙华庙会成为上海一年一度最大的集市和上海一胜。2008年,“上海龙华庙会”正式被收录进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。
为传统文化注入现代活力
如今,龙华庙会以一种崭新的形态面向市民,为传统文化注入了现代活力,徐汇的非遗民俗在新时代得到新的传承。
今年龙华庙会的一大特色,是融入了很多时代科技潮流。新能源汽车品牌“极氪”打造的“灵动街区”,与各种传统非遗项目合作探索时尚生活新形态;“秦潮觉醒XR大型沉浸式探索项目”借助元宇宙XR视觉呈现科技,引领市民游客走进酷炫幻境;机器人弹吉他表演,让广大观众大开眼界。
此次龙华庙会的举办地龙华广场,浓缩了龙华历史风貌区的古今风情,从千年古塔到塔影空间,再到龙华会,伴随着城市更新,这一区域的交通、服务等各项设施愈加完善,为市民游客提供更加丰富的体验空间。
消费者得到实惠,非遗传承人和商户商品热销,庙会文旅活动内容扩充,庙会消费外延得以延展,体现了龙华庙会对于文旅综合消费的平台引领作用。
文:西门
图:徐汇文旅、盛肖波、范筱明
编辑:杨延超
特别声明
由于条件所限,可能出现未署名的原创图片或文字,在转载之前无法与权利人联系授权及稿酬事宜。热忱欢迎权利人与编辑部联系署名授权、稿酬等事项。
推文内容信息供参考,以现场实际情况为准。
邮箱:simonedeb@163.com联华证券
发布于:上海市卓信宝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